继养花花绿绿的多肉植物后,当代大学生又开辟出一条新的饲养之路。疫情防控下,他们点满自己动手能力的技能点,用原本废弃的快递箱创造出了形形色色的“新式宠物”。从刚开始追求萌态可掬的纸箱小狗,到后来紧随其后的纸箱小猫,脑洞大开的大学生们沉浸在纸箱创造的热情之中。然而纸箱宠物的热潮究竟只是大学生在防疫生活中的无聊消遣?还是年轻人在探索新的社交方式?对原本无生命的纸箱宠物倾注真心,仿佛是许久以前人们对“电子宠物”痴迷的庞加莱重现。这背后究竟还蕴含着年轻人怎样的内心渴望?
“大学生们在养一些很新的东西。”
继养花花绿绿的多肉植物后,当代大学生又开辟出一条新的饲养之路。或许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养活物失败的打击,他们这一次将关注点投向了“永远不会死亡的物品”之上。
疫情防控下,他们点满自己动手能力的技能点,用原本废弃的快递箱创造出了形形色色的“新式宠物”。
从刚开始追求萌态可掬的纸箱小狗,到后来紧随其后的纸箱小猫,网友一方面感叹年轻人令人担忧的精神状态,另一方面也赞赏大学生们的动手能力。
脑洞大开的大学生们在纸箱创造的热情之中,发现了新的整活之道,随后这股浪潮便朝着越来越离谱的方向一去不复返。
秉持着“创新至上”的精神,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开始了新的操作:栩栩如生的中国龙,海绵宝宝里面可爱的小蜗,以及精灵宝可梦里形形色色的小精灵。
仿佛下一秒,他们就会拿出精灵球,对其他人来一句:“就选择是你了,纸箱皮卡丘!”
还有被配备上高端的科技的“飞天小狗狗”;以及在寝室里漂移飙车的“纸箱小恐龙”。
在这场纸狗狂欢中,大家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涨,呈现出的结果也越来越丰富,为疫情下的青春提供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。
然而纸箱宠物的热潮究竟只是大学生在防疫生活中的无聊消遣?还是年轻人在探索新的社交方式?
对原本无生命的纸箱宠物倾注真心,仿佛是许久以前人们对“电子宠物”痴迷的庞加莱重现。这背后究竟还蕴含着年轻人怎样的内心渴望?
“双手”的创造——“神奇动物在这里”
纸箱小狗原本是大学生们在疫情防控下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。这些最富有创造力和精力的人群,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,对废弃的纸箱加以二次创造,开启了一场手动创造的潮流狂欢。
“搞活”是当代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和独特化的缩影之一,当这些纸箱宠物成为流行符号的一种时,一批批的“神奇动物”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他们创新精神和追求个性的物质载体。
与此同时,大学生们对于“神奇动物”的喜爱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现实缺憾的补偿心理。迫于经济条件、家庭因素等现实问题,很多年轻人对于养宠物这件事情处于一个有心无力的状态。
谁没有想象过在辛苦一天后,回到家摸一摸自家的“毛孩子”,看着他们慵懒而可爱的姿态,整个人也得到了治愈。
如今纸箱宠物提供给了贫穷大学生们一条新的出路:通过自己的双手就可以获得一只“白嫖”的宠物,何乐而不为呢?当然,也可能是一堆宠物。
而且他们对于“神奇动物”的喜爱并非只停留在玩物的层面。他们会给这些宠物精心准备用具,例如喂粮盆、宠物厕所等等。这些无言的孩子被赋予人性和生命的意义,他们被关爱、被记住、被同样倾注感情,成为了一种拟人化的新选择。
“互视”的回应——“社交的决心”
事实上,大学生们并不仅仅把这些纸箱宠物当作自己私人收藏。当囿于现实条件无法接触更多活生生的毛孩子时,他们将原本对于活物的情感转移到这些创造之中,他们通过和“狗”打交道,寻找出新的娱乐方式,并由此衍生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。
于是乎,在操场上成群结队地遛狗,为自己的纸狗在线征婚,比拼谁的宠物更加可爱,这些共同拼凑成了一种群体性的社交共识和文化参与,大家心照不宣地认同这种虽然傻里傻气但可爱即王道的方式,创造出一个不被打扰的自由空间。
当然也有不少的人惊呼:“很难不怀疑大学生们的精神状况”。同当下流行的“发疯文学”类似,年轻人在面对现实困境和焦虑情绪时,有趣的回应既是我们这一代独特的文化特征,也是苦中作乐的情绪表达。
在遛纸箱小狗的过程中,我们渴望多一点与朋友的真实接触,试图填补源于现实的孤独。
当下不少年轻人囹圄于渴求社交、害怕孤独、焦虑现状的困境之中,就像周国平所说:"孤独是人的宿命,爱和友谊不能把它根除,但可以将它抚慰。”
通过纸箱宠物这个中介,我们突破了“做网友”的不真实感,获得面对面的社交机会,在爱和友谊中发泄我们憋闷的情绪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养宠网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fjgb.com/show/202374.html